302012-11
城市新窗口 武建新丰碑(载《中华建筑报》2012年11月23日 12版)
20249次2012-11-30

这里是武汉三环北,曾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如今矗立起由两个L型交叠的造型,象征“手牵手”和“城市方印”之意的“市民之家”。十八大召开前夕,这座硬件全国一流的武汉“市民之家”迎来了首批办事的市民。

武汉市民之家即武汉行政服务中心,现有66个单位进驻,设立318个受理窗口,办理432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且配套建设了城市规划展示馆和中庭汉派文化展示区,是一座集政务服务、规划展示、教育培训、商务洽谈、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是政府服务企业的窗口、联系市民的纽带。

被市政府列为2010年“十件实事”之首的武汉市民之家工程,位于江岸区三环北路与金桥大道交汇处,占地面积9.92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2.3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3-7层,建筑总高度55米,按照“绿色三星”标准,采用6大节能环保指标体系和21项绿色生态设计,信息系统采用云服务技术,构建全市统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同时配套有商务中心、银行、邮局、地铁、公交等便民设施。市民之家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理念,成为武汉市北大门标志性、景观性建筑。

策划到位  技术先行

市民之家工程具有空间高、体量大、工期短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难度大,加上工程地质复杂,施工中面临着深基坑、型钢混凝土、大跨度高位钢结构、信息化智能化等多项高难度施工技术,结构上既有土建结构又有钢结构,工程质量目标为鲁班奖,可见工程对施工水平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遇难胆更大,攻坚艺更高,面对难题武建人的信念就上一个字-“上”。

市民之家地下室面积3。8万平方米,要在2011年春节前完成。然而那时候地下室还不具备使用机械设备的条件,甚至普通的施工材料钢筋、加气块都没有办法运进去!时间不等人怎么办?项目部提出学习大庆“铁人”精神:用肩膀扛!于是组织了上百人的农民工“挑担子”队伍,日夜不停,在一个半月时间里,这支队伍扛了地下室所用材料的三分之一。

钢结构衍架  “华中第一提”

市民之家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骨混凝土筒体支撑大跨度高空钢桁架结构,其中最大的钢连廊衍架结构共四层,高达21米,长达89米,一端宽为33米,另一端宽29米并悬挑6米,总吨位约1500吨。钢连廊衍架如果采用传统分件高空散装施工办法,不但高空组装、焊接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较大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工期也不允许。因此必须在地面组装,然后提升到相应高度落位。

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充分认证,决定采用“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完成该工程的高空大型钢结构安装。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钢连廊整体提升方案进行设计,对大体积悬挑结构和主体结构同时提升时的连体结构状态进行验算,经专家认论后进行实施。2011年5月初开始在钢连廊安装位置正下方设置拼装胎架,在地面完成构件整体的拼装作业。同时设置4个液压泵站、10个液压提升点,为整体吊装作好充分准备。27日预加载将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150cm进行应力应变监测,28日上午8时,随着工程指挥长的一声令下,各个吊装点同步工作,经过6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这个庞然大物提升33米到安装位置,完成了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一役。该钢结构的大跨度、大吨位、大体积的整体提升创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钢结构吊装施工首例,堪称“华中第一提”。

市民之家  员工之家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市民之家工程之所以顺利实现交付使用,是与建设队伍的团队精神分不开的,他们在打造“市民之家”工程的同时打造了自身的“员工之家”。

市民之家工地地处市郊,盛夏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寒冬则北风凛冽。武建领导人心系员工,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改善工地环境。在工地设置了工人休息的凉亭,建立规范的大食堂,夏季准备了绿豆汤、西瓜、霍香正气丸、风油精等防暑降温食物及药品,住宅区按施工标准规范建设,电热水器全天候提供热水,设置了风雨晾晒场,还设立了图书馆、羽毛球场、乒乓球室。

在市民之家工地上以人为本的温情处处可见。为员工举办生日派对,如果有员工或者家属生病了,大家会去看望、慰问,组织青年员工与兄弟工地开展篮球赛、足球赛,其他员工则到场呐喊助威!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员工则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员工自己家中的遇到困难都自己想办法克服,一心扑到工地上。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工地的管理理念把“市民之家”工地变成了“员工之家”,该项目先后荣获武汉市“青年文明号”、“武汉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标兵”、“模范职工小家”、“2011年度优秀农民工业余学校”、“职工之家”等称号。

 

详情请看:http://news.idoican.com.cn/zhjzb/html/2012-11/23/content_4583360.htm?div=-1

分享至: